日前,公司承建的水利部重點推進的6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——廣德鳳凰山水庫工程,完成大壩首倉混凝土澆筑,全面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,受到安徽日報紙媒、中新社、中國青年報、大皖新聞、宣城日報等主流媒體關注報道。
原文如下:
水利工程對于拉動經(jīng)濟、改善民生意義重大,對皖南山城廣德來說尤其重要。
“廣德境內主要有無量溪河和桐汭河兩條水系,目前全市有效水資源1.9億立方米,而全市常年需水量在3.3億立方米,缺口約1.5億立方米。”近日,記者在廣德采訪時,鳳凰山水庫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彭常勝介紹。
廣德市是一個季節(jié)性缺水的縣級市,縣域面積2165平方公里,地勢南高北低,水來得快,走得也快,留不住水是最大的困擾。早在上世紀60年代,當?shù)卣陀薪ㄔO一座大型水庫的想法,但受制于移民多、投資大等因素,一直沒能成為現(xiàn)實。
要不要建水庫?建水庫,地方政府要過緊日子。不建水庫,制約地方經(jīng)濟發(fā)展。
在水利部門的支持下,廣德市最終痛下決心建設鳳凰山水庫,讓60多年的水庫夢變成現(xiàn)實。2022年鳳凰山水庫工程被確定為廣德市一號工程,7個月完成項目前期14個專項工作,開工前2000多戶村民基本搬遷完成。今年1月19日正式開工,項目建沒進入快車道。
近日,記者在項目建設現(xiàn)場看到,一個巨大的深坑嵌于峽谷之間,一側的導流明渠內河水靜靜流淌,大壩主體結構正在進行混凝土澆筑,現(xiàn)場一片熱火朝天。
“目前導截流工程、基坑開挖已全部完成,全面進入大壩主體結構施工階段。”安徽水利鳳凰山水庫樞紐工程項目經(jīng)理申自富告訴記者,當前項目部正搶抓有利時機,加大人力物力投入,全面加快施工進度,力爭明年年底完成主體結構施工。
混凝土的“水化熱”問題,是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常見難題。因混凝土在水化過程中溫度升高,如無法及時降溫很容易帶來混凝土開裂、變形等問題,給大壩帶來安全隱患。為解決這一難題,參建各方成立了科研小組,引入大型制冷設備,通過風冷、加冰等手段為混凝土降溫,同時選擇大顆粒石料,進一步優(yōu)化施工方案,有效解決了“水化熱”的問題。
作為水利部重點推進的6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,鳳凰山水庫工程位于水陽江水系桐汭河上,壩址位于廣德市誓節(jié)鎮(zhèn)境內,是一座以防洪為主,結合灌溉、供水和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改善,兼顧發(fā)電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。水庫控制流域面積540.3平方公里,總庫容1.45億立方米,防洪庫容4500萬立方米,興利庫容7004萬立方米。水庫裝機800千瓦,多年平均發(fā)電量347萬千瓦時。建成后,通過科學調度鳳凰山水庫“攔、蓄、泄、滯”,可有效提升防洪標準,灌溉農(nóng)田17.32萬畝,保障沿線和下游防洪安全、供水安全、糧食安全、生態(tài)安全,顯著緩解廣德市季節(jié)性缺水問題。
“鳳凰山水庫建成后,將從根本上解決廣德幾十年來缺水難題,破解發(fā)展要素瓶頸,為廣德‘追趕江浙、爭先江淮’提供堅強的水資源保障。”彭常勝介紹,水庫建成后,以鳳凰山水庫為龍頭,將縣域內中小型水庫灌區(qū)互聯(lián)互通,建設大型灌區(qū),可有效提升50余萬畝農(nóng)田灌溉保障能力,極大保護耕地和糧食安全。同時,使下游郎溪縣城的防洪能力提高到50年一遇的標準,降低南漪湖洪水位10~20厘米,極大減輕南漪湖乃至長江防洪壓力。
坐落在鳳凰山水庫邊的廣德市誓節(jié)鎮(zhèn)塢沙村剛剛完成移民搬遷,未來將在水庫建成后受益。村黨支部書記楊衛(wèi)東告訴記者:“以前暴雨來襲,經(jīng)常淹沒農(nóng)田,有時候水大了村民還要轉移,未來水庫建好了,再也不用擔心被水淹了,村里還能發(fā)展旅游業(yè),日子更有盼頭。”據(jù)了解,結合鳳凰山水庫建設,廣德市還同步規(guī)劃建設了40公里的環(huán)湖公路,打造鳳凰山水庫景觀帶,帶動當?shù)芈糜伟l(fā)展。